回首頁 | 線上報名註冊 | 聯絡我們 | English  
 
 
 
大會歡迎詞
關於 APRICOT
主辦單位
會議地點
報名與註冊
論文徵集
大會議程
會議相關資訊
大會贊助
大會旅遊
 
Host
 
Local Advisory Organization : 交通部
 
Local Host
 
 
行程內容
 
旅遊諮詢窗口
諮詢電話(886)2-25515805 (07AM-11PM)
傳真:(886)2-25635791
電郵:service@hftravel.com.tw
網址:www.havefun.tw
 
台北市區觀光:(上午 / 下午)
出發時間: 08:00-09:00 AM
13:00-14:00 PM
忠烈祠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3 小時
每人費用: NT$ 800(大人)
NT$ 65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景點:
(1) 忠烈祠
(2) 故宮博物院
(3) 中正紀念堂
(4) 傳統寺廟
(5) 總統府(經過)
(6) 手工藝品中心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景點介紹:

忠烈祠
忠烈祠位在圓山飯店旁,背倚青山,面臨基隆河。建於西元一九六九年,佔地廣大,主建築型式仿北京故宮太和殿,雄偉壯麗宏偉,象徵著烈士們成仁取義的大無畏精神。圍繞於忠烈祠四周的一萬餘坪的青草地,在群山的拱衛中,營造出一種清幽而肅穆的氣氛,更烘托出建築物的莊嚴。祠內供奉從中華民國成立前的革命烈士,到在抗日戰爭及國共戰爭中犧牲的三十三萬將士官兵,全都被供奉於此。歷年忠勇犧牲的烈士牌位,在大殿四面牆上,展示著英勇烈士的遺照及事蹟。每逢春秋兩季,均由國家元首率領文武百官前來致祭。訪華友邦元首及政要也都會來此獻花致敬。每年十月,忠烈祠更擠滿了海外歸國華僑的參觀團體。值得一提的是,忠烈祠大門前站崗的衛兵,個個酷似雕像,任你百般捉弄,仍是一臉嚴肅,可見訓練之嚴謹!常令聚集觀看的客們稱奇讚賞,而每小時衛兵交接換哨儀式,更是蔚為特色,值得一看。

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全世界最多的無價中華藝術寶藏,其收藏品的年代幾乎涵蓋了整個5000年的中國歷史。博物院內62萬件收藏品中,大多數是昔日中國皇室的收集品,皇室的收藏則始自1000多年前的宋朝。故宮自90年8月14日起,展覽館局部開放拍攝,全館禁用閃光燈。惟於展場內攝影取得之文物及展場陳設畫面或影像,仍擁有專屬權,僅得供個人留念、觀賞之用,不得基於商業或非商業目的公開播送、公開上映或改作、散布、發行。

中正紀念堂
占地 24.79公頃的中正紀念堂位於台北市中心,是為追念先總統 蔣公而建造的紀念堂,造型仿北平天壇之頂、埃及金字塔之體,高聳威嚴,正廳恭置 蔣公坐姿銅像,底座部份設有展覽室和放映室,陳列蔣公一生對國家民族偉大勳業之文物,供民眾參觀,紀念堂左右分列戲劇院與音樂廳,古色古香的中國宮殿式建築,莊嚴宏偉,許多國內外之文化表演均在此進行。由於占地廣闊、建築美麗,是民眾活動聚會及婚紗攝影的勝地,更成為國外人客必訪之地。3層臺階高14.5公尺,主體牆高24公尺,斗拱至寶頂尖高31.5公尺,合共70公尺。大門高16公尺,重75噸,為青銅鑄建。正堂分上下2層,上層平面為40公尺見方,四角各突出7.5公尺,後方居中恭立 蔣公座姿銅像,以供瞻仰。下層大廳設有文物展視室、中央通廊、演講廳、懷恩藝廊、中正藝廊、瑞元廳、中正紀念圖書館、先總統 蔣公紀念室等。

總統府
總統府座落在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2號,正大門面對凱達格蘭大道,正面(東向)重慶南路,背面(西向)博愛路,北向為寶慶路,南向為貴陽街。日人統治台灣時期,於西元1906年至1907年間(明治39年至40年)決定興建總督府廳舍(即現今總統府)。第2次世界大戰末期,這棟建築曾遭到轟炸而嚴重毀損。台灣光復後,在民國35年重建完成,當時為慶祝先總統 蔣公六秩華誕,改稱「介壽館」。中央政府遷台後,便以此館為總統府,延用至今。氣魄雄偉、巍峨高聳的總統府,在寬敞廣場的襯托下,尤顯尊貴氣派,此棟建築係日治時期「總督府」之所在,自1919年完工以來,便一直是全台灣最高政權核心,這座後期文藝復興式樣的五層大廈,中央突起12層,塔身高60公尺,一峰巍然,為當時全台最大的建築工程,若欣逢國家重大慶典節日,如新年、10月10日國慶日等,則總統府四周更是結綵華燈,輝燦極致。

烏來原住民部落巡禮:(下午)
出發時間: 13:00-14:00 PM
烏來瀑布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4 小時
每人費用: NT$ 1,200(大人)
NT$ 1,0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景點:
(1) 搭乘台車
(2) 烏來瀑布
(3) 原住民舞蹈表演
(4) 燕子湖(經過)
(5) 酋長雕像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景點介紹:
烏來
烏來是台灣北部著名的山地鄉,位於水源保護區,居民以泰雅族居多,南勢溪和桶後溪交流處,此處兩側山峰高聳,溪流蜿蜒而過,形成峻秀的山水奇景,以溫泉、台車、瀑布和雲仙樂園等聞名。相傳『烏來』一詞原為泰雅族原住民的用語,意思是"溫泉",所以當地的溫泉也相當有名,泉質為弱鹼性碳酸泉,清徹透明,無色、無臭,經常沐浴,可以治療皮膚病。著名的烏來瀑布,瀑高約80公尺,如白練凌空,聲勢浩大。此外觀光台車亦為烏來的特色之一,原用以運輸林木為主,現為客登山覽之交通工具,瀑布對面山麓的山地文化村為原住民民俗文物館改建而成,介紹泰雅族原住民文化及風俗習慣,並展示昔日原住民文物,原住民歌舞表演更是文化村內的重頭戲。賞烏來,彷如進入世外桃源,人間仙境,是觀光休閒的最佳去處。
台北夜景觀光
出發時間: 18:00-19:00 PM
台北101大樓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3.5 小時
每人費用: NT$ 1,200(大人)
NT$ 1,2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景點:
(1) 蒙古烤肉(晚餐)
(2) 龍山寺
(3) 華西街觀光夜市
(4) 台北101大樓(不含展望台門票)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晚餐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台北101大樓展望台門票、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景點介紹:
龍山寺
艋舺(今萬華)是台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而台北第一名剎─龍山寺,就是當地居民信仰、活動、集會和指揮的中心。據說以前有一個人把佩帶的觀音菩薩香火,遺掛在一棵大榕樹上,到了夜晚竟然發出光芒。更奇怪的是有求必應,非常靈驗。所以信徒就在那個地方建立龍山寺,從西元一七三八年(清乾隆三年)開始,到一七四○年落成。二百多年來,龍山寺經過多次的修建,整個結構是完整「回」字形,在傳統的寺廟建築中,是一種非常尊貴的佈局。在廣場上,可注意地板石材,其中切割較不整齊的部分,已有古老的歷史。前台灣海峽又叫「黑水溝」,風浪很大,移民都用石板來壓穩船艙,以能安全渡海來台,而這些石板,後來也就用來舖設龍山寺前的部分廣場。再來,就可從前殿開始欣賞。首先,可以看到殿前有1918年所製台灣獨一無二的銅鑄龍柱,屋簷下的木雕、彩繪,也都非常生動。尤其用來支撐屋頂的「網目斗拱」,是台灣寺廟的首次創作。另外,大門左邊的石雕窗上,雕有精彩的三國演義故事;右面則有一個八角竹節窗,上刻竹幹,是「竹報平安」的意思。由於正門只有節慶祭典時才打開,所以平時都從廟宇左邊的門進入,右邊的門出來。進到廟裡,可看到很多善男信女虔誠祭拜、誦經唸文。出了前殿,在天井上有一個香爐,香爐上「憨番抬廟角」的有趣雕塑。天井兩旁還有鐘樓和鼓樓,早上敲鐘、晚上擊鼓,來作為誦經、法會的提醒。從石階上正殿,正殿四面有一道走廊,廊上的壁面、石柱都有精巧的石雕作品,值得仔細觀賞。進了正殿,可以看到主神──觀世音菩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龍山寺正殿曾被炮火擊中,殿堂全毀,但此神像卻絲毫無損,所以讓信徒更加敬拜。來到後殿和左、右翼殿,會看到很多的神佛,有人說「龍山寺是眾神的聚會所」,就是說廟內供奉神佛非常多,號稱主、附神的有一百多尊,這裡可注意後殿殿前的一對人物石柱,造形生動,和一般寺廟以「龍」為題材的石柱不同。此外,左、右殿入口外側的壁面,有「紅毛番吹法螺」的石雕,也和香爐上「憨番抬廟角」有相同的趣味性。龍山寺不僅典藏許多藝術珍品,而且一年中有多次節慶,都非常熱鬧,不妨前來開開眼界。

華西街觀光夜市
華西街夜市位於龍山寺附近,與廣州街、梧州街、西昌街等夜市串聯成為一大型特色街市,販賣商品包羅萬象,是國內外觀光客最鐘愛的景點之一;早期的華西街以風月場所聚集而出名,經台北市政府禁娼整頓後,觀光品質大幅提昇,治安也較以前為佳。華西街夜市入口處為中國傳統牌樓建築,沿途掛滿紅色宮燈,極具特色,兩旁店家皆為老字號口碑與品質兼顧,連高級餐廳也有據點,像是廣受日本觀光客青睞的台南擔仔麵一店,就是在這裡發蹟,其他小吃類,例如大鼎肉羹或是兩喜號魷魚羹等,更是座無虛席,夏天時清涼刨冰與新鮮果汁供不應求,冬令時節各類進補食品一一上市,更見萬頭竄動。提到華西街夜市,就不能不提到賣蛇的商店,華西街上大約有兩至三家,入夜後便會有殺蛇或是鬥蛇等的表演,每每引起好奇民眾圍觀,十分熱鬧,不過限於環保現在保育類的蛇類並不在此販售。至於其他類商品的店家,也時常有特賣或拍賣活動,叫賣聲此起彼落,充分表現出台灣人民的熱情與生命力。

台北101大樓
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台北101大樓,是台北市的新地標,這棟總高度達508公尺的建築,於1998年1月動工,購物中心於2003年開幕營運,辦公大樓則預計在2004年12月正式啟用,台北101大樓堪稱世界第一高樓(高度計算包括塔頂塔尖,但不包括樓頂天線,資料來源:世界高樓協會網站http://skyscraperpage.com/),大樓的興建完成,也為建構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做好第一步硬體工程。融合東方古典文化及台灣本土特色的這棟前衛建築,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昇、柔韌有餘,象徵生生不息的中國傳統建築意涵。運用高科技材質及創意照明,以透明、清晰、營造視覺穿透效果,與自然及週遭環境和諧融合,為台北都會帶來視覺上全新的體驗。台北101大樓結合證券、金融、企業總部、工商活動與娛樂、生活、購物等用途,猶如大都會生活的縮影。購物中心內規劃有時尚服飾區、名牌精品區、化妝品專櫃、書店等,提供優雅寬敞的購物空間;各大餐廳和美食街有各種不同風味的料理,大宴小酌都適宜;加上運動健身館,休閒SPA等服務,使101購物中心兼具時尚、美饌、娛樂、社交與文化的複合功能。週邊並連結台北市政府大樓、國際會議中心、世貿中心、君悅飯店、新舞台、鄰近的影城和購物中心等,形成一個結合金融、商務、休憩、購物的綜合商業地區。

台北101大樓展望台
目前是世界第1高樓,高101層樓,508公尺。地下樓層到5樓為豪華購物商場,擁有世界名牌精品、台北最大的Page one國際書店、頂級國際超級市場、美食街。並設有全球最快的恆壓電梯,能迅速到達89樓的主觀景台。
基隆港、野柳與北海岸觀光:(上午)
出發時間: 08:00-09:00 AM
女王頭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4 小時
每人費用: NT$ 900(大人)
NT$ 7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景點:
(1) 基隆市區
(2) 中正公園
(3) 觀音菩薩像
(4) 野柳風景區
(5) 女王頭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景點介紹:
基隆市區
基隆位於台灣北部,三面環山,僅北面一處有少量平原迎向大海,即為深水谷灣之基隆港。港灣深入市區,水面寬闊,集商港、軍港、漁港於一身,為進入北台灣門戶。由於地形受東北季風的影響,基隆的冬天經常多雨,平均溫度僅在攝氏22度左右,素有「雨港之都」之稱。基隆是雨港也是漁港,魚市的漁貨種類繁多,各地遠洋、近海的漁貨種類,當天現撈的鮮活漁貨,應有盡有,崁仔頂的魚市場可說是全台灣最有活力、有趣的魚鮮拍賣交易場。在基隆火車站旁的小港碼頭可搭乘遊艇遊基隆港,沿岸景觀頗有可看之處,從大海看陸地山光水色,由各國駛進駛出之豪華客輪、郵輪的繁忙海港風情,湛藍的海水四季與基隆人共同生活,藍色公路之旅是正流行的親水休閒活動。清光緒年間,為了加強鞏固海防,因而在基隆地區留下了白米甕砲台、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大武崙砲台等戰時古蹟,在此遊山訪古,舊時激烈的戰況早已塵封,只見碉堡的雄偉景觀襯以一望無際的藍天碧海美景。數百年來,基隆出入過無數異國船隻,帶來了多元的文化與新知,是台灣與國際交流的港口,更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文化港都!巨舶輻輳的國際港市、熱鬧豐美的中元祭典、多樣精緻的廟口小吃以及砲台與隧道、岬角與灣澳、漁港和魚市等,走訪其間,令人流連忘返。

基隆港
基隆港位於台灣本島之北端,在富貴角與鼻頭角中間。港之東、西、南三面層巒環抱,港口向西北開敞,而向西南灣入內港,成一長約2000公尺,寬約400公尺之狹長水道,兼具軍港、商港等多種功能,為北台灣的優良港灣。而基隆係位於海口,對於海洋則如呼吸一般熟悉,來到基隆等於接受海洋的洗禮,走一趟港都之旅,風情萬種。出基隆火車站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基隆港,湛藍的海水四季與基隆人共同生活,在此駐足可觀看海港風情,與定期由各國駛進之豪華客輪、郵輪,是談心賞夜景的最佳去處。未來的基隆港,將不只是一個貨物吞吐、商船輻輳的港口,而是透過整合開發港區周邊的建築、水岸公園、水產事業、海洋遊憩業,呈現新的港區水岸面貌,更貼近民眾。

中正公園與觀音菩薩像
基隆中正公園在基隆港東側山丘上,依山建築,草木扶疏,是市民平日休閒的最佳去處。中正公園的正門位於信二路上,可拾階而上,或由側邊的斜坡步行而上。公園本身共分成三層,第一層有涼亭、棋藝中心以及運動休閒設施,假日常吸引大批人潮來此遊玩。第二層則為"主普壇"的所在地。每年基隆中元普渡的祭典就是在這裡舉行的,屆時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公園的最高點,有一座白色的觀音大佛像,22.5公斤高的觀音塑像內分五層,可登上鳥瞰基隆全景,是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在佛像的兩側,有兩頭巨大的金獅坐鎮,十分祥和莊嚴。而在佛像周圍也立了十八座羅漢的雕像,每尊表情、動作都不一樣,十分生動,相當有趣。中正公園的廣場前可以俯瞰整個港口以及市街景象,視野非常的開闊,尤其黃昏之後,由這裡觀看基隆夜景,別具特色。由中正公園前行約0.8公里,在右側梅園內,置有從白米甕砲台移來、1887年英國製8吋鋼砲不妨順道參觀一番。

野柳風景區
「野柳」為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從金山遠眺,猶如潛入海中的巨龜,故又名為「野柳龜」。其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燭狀石、蕈狀岩、豆腐石、蜂窩石、壺穴、溶蝕盤等各種奇特景觀。女王頭、仙女鞋、燭台石等,更是聞名國際的海蝕奇觀。區內的林添楨塑像是紀念其當年捨身救人的英勇事蹟。燭台石的「燭火」其實是岩層裡堅硬的球形結核,因較能抵抗海蝕,而露出錐形頂部,海水沿其邊緣迴流激盪,產生環狀溝槽,由於結核外圍有一帶堅硬的環圈,海水便順此環圈向下侵蝕、切割,形成圓錐狀外形,真可謂鬼斧神工之佳作。所以「野柳」不但是台灣著名的觀光遊憩據點,更是一處地質地形景觀豐富的教室,值得我們細究觀賞,相信在您觀賞之後,不得不讚嘆大自然之偉大神奇了!

女王頭
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大致相同。由於它的頸子修長、臉部線條優美,神態像極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大家才特別稱它為「女王頭」。女王頭修長的頸子因為長期的觸化侵蝕,已經變得十分細弱。一旦遇上了大地震、大強風,女王頭很可能就會因而斷落,結束一生。如何保存佳野柳這個精巧的天然地標,是令人煞費苦心的課題。
文化之旅:(上午)
出發時間: 08:00-09:00 AM
孔廟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4 小時
每人費用: NT$ 1,200(大人)
NT$ 1,0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景點:
(1) 林安泰古厝
(2) 保安宮
(3) 孔廟(經過)
(4) 迪化老街
(5) 中國功夫表演(二十分鐘)
(6) 腳底按摩(二十分鐘)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景點介紹:
景點介紹:
林安泰古厝
坐落於濱江公園內的林安泰古厝為中國傳統四合院民宅建築,格局嚴謹,雕刻典雅,為台灣北部少見保存完整的古老建築。當年林家開台祖先林堯於乾隆19年,由安溪渡海來台,他的兒子林回在艋舺從事貿易生意,店名為榮泰號,因為經營得法,賺了不少錢,因此乾隆48年在現在的四維路附近興建了一座宅地,命名為「安泰」。林安泰古厝至今已擁有160年以上的歷史,在林回初建時只是五間開的一棟房舍,後來陸續加蓋左右廂房和門廳,成為四合院,清末再加建兩座外廂房與書房,才成為目前兩進四廂房的格局,是台北市最完整的古厝建築。林安泰古厝的美在其精細的雕刻,以門廳門框旁的團龍爐透刻為例,兩條龍在當中盤成香爐的形狀,兩條龍在香爐下搶珠,另兩條在香爐上對望,整個雕刻就是由此六龍的肢體交錯盤結所構成,極具創意。這六條龍代表的就是林回的六個兒子,組成寶瓶狀,和蝙蝠、磐牌都具有吉祥富貴意義,也成為林安泰古厝的重要標誌。而在搬遷及翻修過程中,除了磚瓦因年代久遠以致破損而予以翻新之外,其餘石材、木材等多半來自原建材,故仍深具歷史價值。位於古厝外埕前方的月眉池,具有防禦、養魚、防火、供水、降溫及改善氣候的功能。

保安宮
保安宮,位於大同區哈密街61號,祀奉保生大帝。建於清嘉慶十年(西元一八0五年),同安籍民由邑之白礁鄉分靈來台,於道光十年興建完成。與艋舺龍山寺、清山巖,合稱本市三大廟門。保安宮有前、中、後三殿及鐘鼓樓,格局恢宏,廟內現存清進士陳望曾所撰保安宮重修碑記,並有陳維英、張書坤、黃贊鈞撰題楹聯三對。日人據台,曾徵為國語學校及製筵公司,佔用多年,因失修剝落損壞,經士紳奔走,日人准予遷讓後遂分頭募捐,於民國六年重修,迄八年完工 ,壯觀盛於昔。

孔廟
走過大龍街,來孔廟。孔廟主祀中國最偉大的老師──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以及歷代的先賢、先儒。由於孔子崇尚樸實,所以孔廟的建築較簡單樸素,不像一般廟宇有華麗的裝飾,連門口也沒有放置石獅,孔廟以大成殿為主,站在大成殿外,可看到中間的屋頂上,有一對圓筒,叫做「藏經筒」。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秦始皇為了便於統治,所以實施愚民政策,曾經燒毀書籍、殺害讀書人,當時讀書人為了把書籍保存下來,就在屋頂上蓋了個像煙囪的藏書筒,把書藏在那裡,來避免被燒毀的命運。所以孔廟也建有藏經筒,以表達對當時讀書人愛書精神的敬佩。同時,在前方屋頂上,有梟鳥的雕飾。梟鳥是一種既不孝順又殘暴的鳥,可是孔子也對牠施予教化,所以梟鳥雕飾,是代表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另外,位於兩邊階梯的中間,有一塊刻有龍身浮雕的斜面台階,叫做「御路」,是當時皇帝或神明上、下殿堂時的踩腳石。還有,孔廟所有的柱子、門窗和其他的寺廟不同,上面都沒有文字,據說這是表示沒有人敢在至聖先師孔夫子門前賣弄文章。而且廟中也沒有塑像。在古代,孔廟原有孔子塑像,但因雕刻技術不同,有些塑像無法表現孔子神態,所以明太祖時,就下令以後新蓋的孔廟,都以牌位取代塑像;到明嘉靖皇帝,則下令撤消全國孔子像,完全使用牌位。從此以後,雖然改朝換代,卻都依循這項規定,使孔子因沒有神像的神化,相對地更突顯出人格的偉大。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誕辰紀念日,當天清晨會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並在大成殿外的月台上,由學生表演八佾舞,來表達對孔子的崇敬。祭典過後,會有許多人爭著為子女或自己拔智慧毛(牛毛),象徵祈求子孫增長智慧、求學過程順利。

迪化老街
一向以辦年貨聞名全台、一般所熟知的迪化街,其實指的台北大橋以南的迪化街一段。就空間位置來看,迪化街是大稻埕(即今大同區)的一部份。迪化街最早有商店出現,是在清咸豐六年(1851年)。兩年後,艋舺地區的泉州同安人在迪化街紛紛建起商店,形成「中街」。到了日據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和布匹、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1970年代,配合「市區改正」,道路拓寬、房屋的外觀有極大的改變,從樸實的閩南式店舖繁複華美的巴洛克式裝飾,形成了今天的主要面貌。光復後迪化街持續作南北貨、中藥和布匹批發商集中地,至今仍是這三大行業中最大的批發零售市場,是台北市現存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迪化街不但是大稻埕最早的市街,而且從清末至今,都是大稻埕商圈的核心,一直保持舊日的風貌和活躍的商業活動。走進迪化街彷若走進歷史的長廊,許多商家樣貌都保有「大正時期」的巴洛克式裝飾建築。自清末一路演變,少有人不知道這裡是臺灣南北貨、茶葉、中藥和布匹的批發貨集散地,迪化街的確勾勒出臺灣商業發達史的初貌。迪化街店屋,屬於長條形連棟式店鋪,門面不寬,屋身則幽長深邃,以便兼顧商業和居住的功能,是清代台灣商街的典型。
三峽與鶯歌民俗藝術觀光:(下午)
出發時間: 13:00-14:00 PM
三峽清水祖師廟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4 小時
每人費用: NT$ 1,000(大人)
NT$ 8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景點:
(1) 三峽清水祖師廟
(2) 三峽老街
(3) 鶯歌陶瓷工廠與展示中心
(4) 鶯歌陶瓷街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景點介紹:
三峽清水祖師廟
祖師廟創建於清乾隆卅四(1769)年,在道光十三(1833)年時因地震損毀而重建。到1895年時又慘遭日軍焚毀,四年後(1899)在地方士紳籌畫下二度重建。第三次則在台灣光復後,由藝術家李梅樹先生主導設計規劃,他主張祖師廟該成為一座融合中國歷史、文化和寺廟藝術的廟宇,同時因其本身的西畫素養,使祖師廟又加入了西洋美術的色彩裡供奉的是清水祖師。其生平眾說紛云,各廟記載不一,若依三峽祖師廟的說法則是:祖師本名陳昭應,為北宋開封府人,因功受封並在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立祠堂,並隱居於清水巖,故稱清水祖師,安溪人則稱其祠為「祖師廟」。後來安溪人遷移來台,為求神佛庇佑,於是帶著清水祖師一同前來,並定居於三峽。由於清水祖師顯赫靈驗,多年來祖師廟一直是三峽信仰與社會活動的重心,其在建築、雕刻、繪畫上的表 現,是台灣廟宇中經典之作。

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一般指的是民權街的南段,長約二百公尺,其建築從民國初年(1911)留存至今。走在三峽老街,就好像進入時光隧道,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古色古香的建築,令人油然而生思古情懷,留連忘返。三峽老街以民權街、和平街、仁愛街和中山路保存最完整,而民權街是昔日繁華時代的老商業街,至今仍保留完整日據時代以來的商業街屋,許多物資、貨品都在街上交易買賣。於日據時代,市街經過改正,道路也做了一番整頓,成為一條整齊光鮮的現代化街道,新洋樓也競相興起,呈現出三峽的風光歲月。經過時間流逝,如今已經擺脫喧囂,只剩一幢幢的紅磚拱廊建築、巴洛克式立面牌樓,寂靜訴說著昔日商業區街屋的繁華。老街房子上的刻字代表姓氏、姓名、行業或店號,行業當中以刻有「染」字的染店為最多;而商家的店家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是以往商家在做生意時普遍使用的宣傳手法。山牆上的圖形裝飾尚有寓意,如花瓶象徵「平安」的意思,八卦是為了避邪。老街屋的正面以紅磚為主要材料,房子內的牆壁則是以土埆堆砌而成。由於老街上的商家在當年都是富有的人家,所以建築的形式和建材在當時都是一時之選,許多建材都是從外地進口,有些建造師甚至遠從英國請來。在房頂的突出部分,以及二樓的窗臺下方有各種的紋樣,多樣且寓意有趣。

鶯歌陶瓷
鶯歌堪稱全球唯一全方位的陶瓷專業區,擁有各式各樣的陶瓷,其種類之豐富齊備可謂世界上絕無僅有,正因如此,才凸顯出鶯歌「陶瓷之都」的獨特風貌。初聞鶯歌地名,引人有「黃鶯出谷之歌喉」的美妙聯想,這個位於台北縣最南端的小鎮鎮名來源十分傳奇,起因於其北面山坡直立了一塊形似收翼鸚哥鳥的巨石,相傳明末清初三峽鶯歌地區各為一隻鸚哥與鳶鳥所盤據對峙,吐霧吃人,直到鄭成功砲轟大鳥,兩鳥頸斷身亡,化為巨石,才雲開霧散,自此鶯歌石與三峽的鳶山便遙遙相望,所以當您來到鶯歌饒富鄉土風情的火車站,不妨向北眺望,想像那隻鸚哥鳥正稍事停歇,準備隨時再展翅高飛呢! 鶯歌以「陶瓷」著稱,有「台灣景德鎮」美譽,各類陶瓷製品齊聚,遠在1805年,鶯歌的土壤就被發現適合捏製陶瓷,當地又出產煤礦,適以發展燒窯,加上擁有水利之便及鐵路運輸,於是開創了鶯歌陶瓷奇蹟,最興盛時期廠家幾達上千家,林立的煙囪使它變成「黑鄉」,近年普遍改用瓦斯窯後,情形才改善;不過由文化路上遺留的兩棟早期豪宅「成發居」與「汪洋居」,仍能讓人想見當年的繁華;位於建國路、後火車站三號月台正對面的「謙記商行」建於民國10年左右,是鶯歌煤礦盛產時期的煤礦公司,惜遭祝融肆虐,已顯殘破,其精緻雕工與巴洛克風格的外貌只能留待後人追憶了。鶯歌有八百家以上陶瓷工廠,陶瓷藝品店更是不計其數,主要集中在鶯歌陶瓷老街及鶯歌陶瓷觀光街。尖山埔路是鶯歌陶瓷的發源地,與重慶街交叉口至今仍保留了一座燒煤時代的方形煙囪「地標」,而包含尖山埔路老街及從樹林往鶯歌方向的中正一路、中山路、三鶯路以及自北二高下鶯歌交流道過三鶯大橋的文化路一段的陶瓷觀光街商家林立,無論是看「門道」或看「熱鬧」,走趟鶯歌,收獲良多。
陽明山國家公園與溫泉之旅:(下午)
出發時間: 13:00-14:00 PM
溫泉浴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4 小時
每人費用: NT$ 1,200(大人)
NT$ 1,0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景點:
(1) 陽明山國家公園
(2) 北投溫泉浴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泡湯用毛巾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景點介紹:
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緊臨台北都會區,全區以大屯火山群彙為主,面積11456公頃,由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因火山活動造成錐狀與鐘狀火山體、火口湖、硫氣孔、地熱與溫泉,具有研究及娛樂價值,受季風影響,植物相兼具高草原、矮草原、闊葉樹林、亞熱帶雨林、雨水生植物群落,孕育台灣水韭、大屯杜鵑、蝴蝶與鳥類,陽明山公園栽植的櫻花及杜鵑,使本區成為台北近郊最吸引人的賞花場所。 文物特色: 陽明山國家公園因受緯度及海拔之影響,氣候分屬亞熱帶氣候區與溫帶氣候區。春季二、三月是陽明公園傳統的花季,色彩繽紛的各種杜鵑與滿山遍野的緋寒櫻,吸引大批賞花人潮,讓陽明山的初春更顯生氣蓬勃。夏季景色則因西南季風的吹拂、午後雷陣雨的影響,霧雨初晴時,常可在山區覓得「虹橋跨立山谷」的景緻。而當秋天來時,芒草展現隨風搖曳的花海;楓紅點綴枝頭,樹葉片片金黃,交織成一幅盛名遠播的「大屯秋色」;冬季的陽明山則因受東北季風影響,山區經常寒風細雨,低溫高濕,雲霧瀰漫。若遇強烈寒流來襲,七星山、竹子山、大屯山一帶偶可見白雪紛飛,成為瑞雪覆蓋的銀白世界。此外,以大屯火山群為主體的陽明山國家公園,是我國主要的火山分佈區,地質構造多屬安山岩;外型特殊的錐狀或鐘狀火山體,及火山口、火口湖,構成本區獨特的地質地形景觀。區內的大、小油坑、馬槽、大磺嘴等地,都可見到強烈的噴氣孔活動;而分佈於園區內的多處溫泉區,更早已遠近馳名。

北投溫泉浴
北投溫泉區泛指地熱谷、龍鳳、鳳凰、湖山里、行義路等十餘處。而狹義的「北投溫泉區」主要是指環繞「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四周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一帶,此地溫泉旅館規模較大、數量最為集中,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清光緒20年(1894),德籍硫磺商人奧里(Ouely)利用北投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為北投溫泉開發之始。1896年,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發現北投溫泉質佳,極富觀光與商業價值,故於北投溪畔開闢台灣第一家溫泉旅社─「天狗庵」,成為北投溫泉浴場的先例與濫觴。座落於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內,緊臨北投溪的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乃「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是在西元1913年由台北州廳仿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浴場所興建,占地700坪,為2層樓建築,一樓磚造235坪,二樓木造190坪。建築北面呈現出日本神社的莊嚴氣氛,是台灣最富盛名、規模最大的公共浴場。光復以後,浴場荒廢很長一段時間,後經北投地方人士熱心奔走,民國87年市政府開始著手將此處規畫為以北投溫泉為主題的社區博物館,並於民國87年10月31日舉行啟用典禮,正式開放供民眾參觀。
九份與東北角海岸觀光:(下午)
出發時間: 13:00-14:00 PM
南雅風化石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4 小時
每人費用: NT$ 1,000(大人)
NT$ 8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景點:
(1) 鼻頭角
(2) 南雅風化石
(3) 陰陽海
(4) 金瓜石(經過)
(5) 九份老街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景點介紹:
鼻頭角
鼻頭角地如其名,為東北角海岸突出海面的-岬角,與台灣本島最東的三貂角和最北的的富貴角,合稱「北台灣三角」。鼻頭角集東北角海岸海蝕地形之大成,尤其海崖、海蝕凹和海蝕平台之發育更冠絕全省。海蝕平台上滿佈著蕈狀岩、蜂窩岩、豆腐岩及生痕化石,賞景之餘,亦為戶外教學一處極佳的自然地質教室。沿著往鼻頭國小的石徑漫步,海與天共一色的美景迎面而來,步道的盡頭即為鼻頭角燈塔,該塔始於清光緒22(1896)年,二次大戰時遭盟軍炸毀,直到光復後才改建為塔高12.3公尺的圓形建築。

南雅風化石
南雅是由入東北角海岸的一個賞點,以奇岩景觀著稱,除了觸目可見的海蝕礁岸外,最令人稱奇的便是千狀萬態,鬼斧神工的風化紋石錯落其間,彷彿一座戶外大型雕塑博物館。南雅風化紋地形為台灣所罕見,其成因為砂岩中的節理經風化作用造成含鐵礦物氧化,於是顯露出氧化鐵的帶狀花紋,饒富造形之美。

金瓜石
金瓜石曾是台灣知名的礦區,有「黃金的故鄉」的美稱,以前淘金的舊礦場目前已規劃為黃金博物館,園區裡有環境館、太子賓館、黃金神社、本山五坑道、日式宿舍等,可以深入瞭解金瓜石的淘金歲月。

九份老街
九份隸屬台北縣瑞芳鎮,相傳在陸路尚未開通之時,一切物資供給仰賴海路進行,由於村落中只有九戶人家,故對外採買時皆要求備妥「九份」,久而久之,人們便以此命名。九份之發展過程可謂一段先民採金史,隨採金人潮的湧入而繁華,又隨採金事業的沒落而褪色。約略西元1890年左右,居民在福山宮土地祠距小金瓜不遠處掘到金脈,這使得原本只有九戶人家的貧窮村落,頓時聚集了三、四千戶的淘金人口,此為九份的第一次繁華。同時擁有高山屏障與遼闊海景的九份,除了有首屈一指的山海風光,春夏秋冬晴雨晨昏日夜景緻各具物色。區內任何面海窗戶、陽台、門口埕等地,均可欣賞到不同季節、相異時段的自然景觀、青鬱尖聳的「雞籠山」與開闊碧藍的港灣海濱。「春櫻花、夏清風、秋芒花、冬雲霧」為九份美麗多變之四季容顏最佳寫照。春日踏青,台陽公司瑞芳礦場辦事處與福山宮前埕,幾叢櫻花迎面展姿。夏日山嵐清風,溫差效應造成日吹山風、夜吹海風,令人暑氣全消。晚秋時分芒花抽穗,隨著東北季風吹拂,一波波白芒如浪潮般在山巒間浪漫搖曳,駐足頌德公園上方涼亭、大竿林、雞籠山及往雙溪的102縣道上,感受款款詩意。冬日霪雨連綿,細雨中石階兀自流著瀑布般的水流,寒意襲人的繚繞霧氣,為九份增添幾許若隨若現的另一種冷清、蕭瑟面貌。白天若無雲霧瀰漫,海上一片清朗蔚藍,可遠眺層層的海浪;入夜後,海面上漁火點點,更襯托出山城夜晚的寧靜。其它諸如坐看日出雲起、晚霞滿天、觀星賞月等,均令人動容,難以忘懷。
一日花蓮太魯閣峽谷觀光
出發時間: 06:00-07:00 AM
七星潭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11 小時
每人費用: NT$ 4,900(大人)
NT$ 4,0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景點:
(1) 往台北松山機場搭機前往花蓮
(2) 參觀太魯閣峽谷國家公園(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大理石橋、天祥)
(3) 大理石工廠
(4) 七星潭
(5) 石雕公園
(6) 搭機返回台北,專車送回飯店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特別安排:
(1) 若回程改搭火車,則每人費用:NT$4,000
(2) 若多住花蓮一晚,且回程改搭火車,則每人費用:NT$5,800
(3) 若改住單人房,則需另補房差,每人費用:NT$1,000 on)
景點介紹: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年(1986年),橫跨花蓮、南投及台中,為我國面積第二大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四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而成台灣,慢慢降起的中央山脈表層岩層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而剝離,大理岩因而露出地表。這些大理岩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形成幾乎垂直的U型峽谷。公園內巨峰林立,從清水到南湖大山頂,落差達3,742公尺,造就了層次複雜的植物林相,並提供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空間。瀑布是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的景觀,從太魯閣口到文山間,瀑布相當多,最著名的要屬白楊瀑布、銀帶瀑布、長春瀑布、綠水瀑布等,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流瀑。燕子口和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讓人心動的自然奇觀,也是峽谷最窄的兩段,臨溪側闢有人行步道供遊客漫步欣賞。燕子口對岸大理石峭壁上可見到許多小洞穴,每當春夏之際,常有小雨燕和洋燕在峭壁間穿梭鳴唱,或在洞穴內築巢,故而得名燕子口。而九曲洞「如腸之迴、如河之曲」的隧洞景觀,遊客可沿迴轉曲折的半明半暗路線欣賞峽谷風光。此外,太魯閣牌樓是一中國味十足的小型牌樓,為留影紀念的熱門景點;長春祠則為紀念開築中橫時所殉職人員,靜立蒼翠山谷中,飛瀑流泉穿瀉而下,構成色調諧和的風景畫。開路英雄永伴青山綠水,英靈堪慰。

長春祠
由入口處前行大概二‧五公里,就可以看到位於青山綠水中的長春祠。舊有的長春祠因土石坍塌而損毀,目前所見的長春祠已經是第三座於民國78年所重建的,採山洞型的建築。供奉因修築橫貫公路殉職的員工靈位,祠堂下方有一瀑布自山洞中流出,即是有名的「長春飛瀑」一道飛瀑在長春祠前分流入溪,加上古典優雅的祠堂建築,一幅似國畫般的山水庭園便呈現眼前,讓人頓時忘記塵世煩擾。祠後有一道三八0階的石梯蜿蜒向上,俗稱「天梯」,走到盡頭便可抵達觀音洞,內有觀音石佛及橫貫公路施工全圖。繼續前行可過吊橋抵達禪光寺,沿途植披、湧泉等景觀,視野遼闊,可俯瞰蜿蜒於山谷的立霧溪,及太平洋的景觀。

燕子口
為太魯閣峽谷的一段大理石峭壁,峭壁有許多小洞穴,是由河流與地下水長期侵蝕所造成的壺穴,因常有小雨燕、洋燕在峭壁間覓食或築巢,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因而成「燕子口」。

九曲洞
此為太魯閣峽谷景致最美的一段,過了錐麓斷崖後,由於河谷的曲折切割,使得峭壁深峽也彎曲多變,公路開鑿在山壁之間,曲折迂迴的在山洞中前進,彷彿有繞不完的彎路,因此取名為「九曲洞」,倒不是因為有九個洞,只是用「九」來形容此處的多彎。進入九曲洞後,山光水色都被隔絕在外,彎曲的公路只能看見堅硬的岩層,而從靠近溪谷的洞穴中方能一窺峽谷風光。峽谷對面的大理岩,從深灰到純白,各式圖樣賦予人們豐富的想像空間。多變的自然景觀,穿洞公路的偉大工程,九曲洞結合了自然與人工的壯觀,今人嘆為觀止。

天祥
"天祥"是太魯閣峽谷的中心,是住宿、餐飲、各項服務的中心,原名塔比多,意為山棕;為了紀念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天祥的風景點有祥德寺、天峰塔、吊橋、文天祥紀念公園、梅園、天祥禮拜堂等。每年冬季,梅園內梅花盛開,梅林從公路、停車場、紀念公園一直延續至祥德寺,連成白色一片花海,是十分受歡迎的台灣景觀之一。

七星潭
位在花蓮市區東北方,位於花蓮市新城鄉的北埔村,可取道美崙工業區,由花蓮師院前指標前行即可到達。此地海灘呈一優美的弧形海灣。海水潔淨湛藍,黑石晶瑩剔透,在此可遠眺青山蒼鬱,公路綿延。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現在一般稱七星潭,是指美崙工業區和花蓮機場以北的地區,有斷層形成的海峽與優美的弧形海灣,具有豊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21公里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花縣政府更興建了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還有海生態的解說牌,也利用防風林區闢建海濱植物園區,動植物生態非常豊富,來一趟知性之旅絕對不虛此行。
二日花蓮太魯閣峽谷與東海岸國家風景區觀光
出發時間: 06:00-07:00 AM
石梯坪
三仙台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2 日
每人費用: NT$ 7,800(大人)
NT$ 6,2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行程:
(請攜帶您的護照以便辦理登機手續)
第ㄧ天:
(1) 往台北松山機場搭機前往花蓮
(2) 乘車參觀太魯閣峽谷國家公園(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大理石橋、天祥)
(3) 大理石工廠
(4) 七星潭
(5) 石雕公園
(6) 夜宿花蓮(統帥飯店或同等級)

第二天:
(1) 參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芭崎展望台、石梯坪、八仙洞、石雨傘)
(2) 三仙台
(3) 瑞穗
(4) 花東縱谷
(5) 搭機返回台北,專車送回飯店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特別安排:
若改住單人房,則需另補房差,每人費用:NT$1,000
景點介紹: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年(1986年),橫跨花蓮、南投及台中,為我國面積第二大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四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而成台灣,慢慢降起的中央山脈表層岩層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而剝離,大理岩因而露出地表。這些大理岩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形成幾乎垂直的U型峽谷。公園內巨峰林立,從清水到南湖大山頂,落差達3,742公尺,造就了層次複雜的植物林相,並提供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空間。瀑布是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的景觀,從太魯閣口到文山間,瀑布相當多,最著名的要屬白楊瀑布、銀帶瀑布、長春瀑布、綠水瀑布等,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流瀑。燕子口和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讓人心動的自然奇觀,也是峽谷最窄的兩段,臨溪側闢有人行步道供遊客漫步欣賞。燕子口對岸大理石峭壁上可見到許多小洞穴,每當春夏之際,常有小雨燕和洋燕在峭壁間穿梭鳴唱,或在洞穴內築巢,故而得名燕子口。而九曲洞「如腸之迴、如河之曲」的隧洞景觀,遊客可沿迴轉曲折的半明半暗路線欣賞峽谷風光。此外,太魯閣牌樓是一中國味十足的小型牌樓,為留影紀念的熱門景點;長春祠則為紀念開築中橫時所殉職人員,靜立蒼翠山谷中,飛瀑流泉穿瀉而下,構成色調諧和的風景畫。開路英雄永伴青山綠水,英靈堪慰。

長春祠
由入口處前行大概二‧五公里,就可以看到位於青山綠水中的長春祠。舊有的長春祠因土石坍塌而損毀,目前所見的長春祠已經是第三座於民國78年所重建的,採山洞型的建築。供奉因修築橫貫公路殉職的員工靈位,祠堂下方有一瀑布自山洞中流出,即是有名的「長春飛瀑」一道飛瀑在長春祠前分流入溪,加上古典優雅的祠堂建築,一幅似國畫般的山水庭園便呈現眼前,讓人頓時忘記塵世煩擾。祠後有一道三八0階的石梯蜿蜒向上,俗稱「天梯」,走到盡頭便可抵達觀音洞,內有觀音石佛及橫貫公路施工全圖。繼續前行可過吊橋抵達禪光寺,沿途植披、湧泉等景觀,視野遼闊,可俯瞰蜿蜒於山谷的立霧溪,及太平洋的景觀。

燕子口
為太魯閣峽谷的一段大理石峭壁,峭壁有許多小洞穴,是由河流與地下水長期侵蝕所造成的壺穴,因常有小雨燕、洋燕在峭壁間覓食或築巢,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因而成「燕子口」。

九曲洞
此為太魯閣峽谷景致最美的一段,過了錐麓斷崖後,由於河谷的曲折切割,使得峭壁深峽也彎曲多變,公路開鑿在山壁之間,曲折迂迴的在山洞中前進,彷彿有繞不完的彎路,因此取名為「九曲洞」,倒不是因為有九個洞,只是用「九」來形容此處的多彎。進入九曲洞後,山光水色都被隔絕在外,彎曲的公路只能看見堅硬的岩層,而從靠近溪谷的洞穴中方能一窺峽谷風光。峽谷對面的大理岩,從深灰到純白,各式圖樣賦予人們豐富的想像空間。多變的自然景觀,穿洞公路的偉大工程,九曲洞結合了自然與人工的壯觀,今人嘆為觀止。

天祥
"天祥"是太魯閣峽谷的中心,是住宿、餐飲、各項服務的中心,原名塔比多,意為山棕;為了紀念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天祥的風景點有祥德寺、天峰塔、吊橋、文天祥紀念公園、梅園、天祥禮拜堂等。每年冬季,梅園內梅花盛開,梅林從公路、停車場、紀念公園一直延續至祥德寺,連成白色一片花海,是十分受歡迎的台灣景觀之一。

七星潭
位在花蓮市區東北方,位於花蓮市新城鄉的北埔村,可取道美崙工業區,由花蓮師院前指標前行即可到達。此地海灘呈一優美的弧形海灣。海水潔淨湛藍,黑石晶瑩剔透,在此可遠眺青山蒼鬱,公路綿延。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現在一般稱七星潭,是指美崙工業區和花蓮機場以北的地區,有斷層形成的海峽與優美的弧形海灣,具有豊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21公里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花縣政府更興建了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還有海生態的解說牌,也利用防風林區闢建海濱植物園區,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來一趟知性之旅絕對不虛此行。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位於花蓮、台東縣的濱海部份,綿亙於海岸山脈東側以及太平洋之間,北起花蓮溪口,南迄小野柳風景特定區,擁有長達170餘公里的海岸線,是台灣面積最大的國家風景區。東海岸地形結構以石梯坪、三仙台及小野柳三處景觀最具色。秀姑巒溪瑞穗聞名全台,也是夏日旅遊的熱門地方。區內可以從事泛舟、賞鯨、潛水等活動,獨特海岸地形與生態與豐富的原住民文化,交織出東部海岸的迷人風華。

石梯坪
石梯坪位於石梯漁港的東南側,於1983年經內政部劃定為花東沿海保護區內的自然保護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設立之後,將此地劃設為石梯坪遊憩區。因本區海岸階地平坦寬廣,故將區內主要通道臨海側規劃成露營區,並鋪設臨海步道通往各主要景點。石梯坪特殊的地質地形景點多分佈在沿海保護區、遊憩區內,以多層階梯狀的隆起岩海階而得名,上面佈滿壺穴、珊瑚礁。沿著石板步道,可深入觀察海蝕溝、海蝕崖、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地形地質景觀,此地也是是潛水者及海釣者十分熱門的去處。石梯坪遊憩區以特殊的地質聞名,整個地質剖面約100公尺,底部有約30公尺厚的安山岩熔岩,具有柱狀節理。上方被白色的凝灰岩和火山礫岩所覆蓋,而剖面的頂部為岩性疏鬆的白色中酸凝灰岩,可見得為陸上火山噴發的產物。

八仙洞
位於11號省道78K處,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此處的地形乃因地殼上升過程中受海水侵蝕,由上而下依序所形成的一群大小不一的洞穴,計有靈岩、潮音、永安、乾元、海雷等十多個,目前建有完整的步道,通往各洞穴。八仙洞也是考古學家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址所在地,為台灣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民國77年被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東管處在此設有「史前文化遺址」展示室,其內展示史前人類文物與解說,並且詳述洞穴之成因,值得前往解讀一番。

石雨傘
石雨傘在成功鎮北方10公里的海岸(台11號省道106K處),由海岸延伸至海中的海岬,長達一公里左右,海岬有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名字,叫做「石空鼻」,石空鼻上有一個很奇特的景觀叫做平衡岩,由一塊較細長的岩石,懸空向上,托住了一塊較大的岩石,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平衡結構,看起來像把雨傘而稱石雨傘,這是由於上下的岩石質地不同,上方屬較堅硬的珊瑚礁岩,下方則為稍弱的礫岩,經日積月累差異侵蝕的結果,變成下面較細、上面較粗的模樣。石空鼻上最吸引人的是因岩石抗蝕力不同,所產生狀似雨傘外形的「石雨傘」,傘面是堅硬的珊瑚礁,傘柱則為較軟的礫岩。這裡景緻優美,是一處攝影玩賞的好地方。公路西側還聳立一塊體積龐大的石灰岩柱,由於造型特殊有趣,俗稱「男人石」,常令觀賞者會心一笑。

三仙台
位於11號省道112K處,是由突出的海岬與離岸小島所構成的。因島上有三塊巨石,民間穿鑿附會傳說八仙過海時呂洞賓,何仙姑,李鐵拐曾登臨此處而聲名大噪。三仙台地質屬都巒山火山集塊岩,原來是一處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斷了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此處建有紅色跨海步橋,以及環島步道,方便遊客上島遊覽;上島遊覽遊走其間可欣賞壺穴,海蝕洞,海蝕溝、海蝕凹璧等特殊地形,以及珍貴稀有的海濱植物。此外,三仙台四周海域有美麗的珊瑚礁和熱帶魚,是各級潛水的好地方。三仙台的八拱紅色跨海步橋,造型如長龍臥波,氣勢壯觀;島上地形景觀與生態資源極為獨特稀有,海岸植物種類繁多,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可循規劃良好的步道觀賞沿途生態及地質觀賞。上島遊覽約需 2小時,遊走其間可欣賞壺穴,海蝕洞,海蝕溝、海蝕凹璧等特殊地形,以及珍貴稀有的海濱植物。三仙台是台東最熱門的風景區,到東部海岸的遊客莫不到此一遊,東管處在此設有遊客服務中心,提供旅遊諮詢服務,服務中心的展示室,以三仙台島之介紹為主軸,遊客不須辛苦過橋,即可在此身歷其境的了解三仙台島的著名景觀與多樣生態。

花東縱谷
花東兩縣位於台灣東部,由於自然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環境未受污染,具有獨特的自然及人文景觀,觀光遊憩資源極為豐富。為維護此彌足珍貴之觀光資源與自然生態體系,同時為拓展國民旅遊空間,加速東部地區觀光事業發展,1996年5月30日行政院核定花東縱谷地區劃設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並於1996年9月13日核准設置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負責本特定區規劃建設與經營管理,1997年5月1日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瑞穗泛舟服務中心正式揭牌運作。花東縱谷線的觀光旅遊活動,最大的特色是體驗東台灣的產業、平野幽谷之風情。由於縱谷線本身所具備之產業、地景、田園、人文、聚落等資源,讓旅途不只可以獲得鄉野休憩的舒適,還可進一步享受知性地、學習性的深刻樂趣。整個花東縱谷沿線景點包括有卑南初鹿地區、鹿野延平地區、關山池上地區、富里玉里地區、瑞穗萬榮地區、光復鳳林地區及吉安壽豐地區等。
二日埔里鎮、日月潭與鹿港古蹟觀光
出發時間: 07:00-08:00 AM
日月潭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2 日
每人費用: NT$ 5,600(大人)
NT$ 4,5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行程:
第ㄧ天:
(1) 前往台中
(2) 參觀日月潭(文武廟、德化社、慈恩塔、玄奘寺)
(3) 參觀埔里鎮(傳統文化與藝術中心)
(4) 夜宿台中(金典會館或同等級)

第二天:
(1) 參觀鹿港古蹟
(2) 搭乘巴士或火車返回台北,專車送回飯店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第一天晚餐(火鍋-日式/韓式/南洋/法式/印度口味)、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特別安排:
若改住單人房,則需另補房差,每人費用:NT$1,000
景點介紹:
日月潭
最早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日據時代,為了發電所需,日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攔砂截取濁水溪流水,修築了一條十五公里長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淹沒眾多小山丘,而成今之泱泱湖泊。由於台灣的水庫普遍利用溪流截堵成潭,水庫狹長,景觀單調,日月潭則是利用窪地注水成潭,水域由山巒環繞,層層相夾,水道蜿蜓紛岐,遠觀近遊,處處是景。日月潭的水,主要用於發電,一年發電量達50億度,佔台灣水力發電的百分之五十六,發電效益達125億元。由於它是國內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台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宛如活水,不但藻類植物不易滋生,水質透明度也佳,故能繁殖肉質鮮膩的曲腰魚、奇力魚與潭蝦。很多書上用水沙連形容日月潭,事實上水沙連的範圍比現在日月潭來得大。「沙連」是以前平埔族人對內山原住民的通稱,內山為一連串多積水盆地群,日月潭湖泊即在其中,加水字於上,合稱「水沙連」,範圍相當於現在埔里、魚池、中明、水社、頭社等地。海拔760公尺的中高度,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的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唯能乘船遊湖、親近潭水,才能完全體會日月潭之晨昏美景。環潭公路:日月潭環湖一周,約33公里,過去僅有日潭公路,1995年9月間,月潭公路完工後,使日月潭環湖公路於焉完成,遊客可開車或騎機車,沿湖遊覽各個景點。環湖公路共設有兩處收費站:一在日潭,中信大飯店附近;一在月潭潭頭,即日月潭的最南端點。以日潭收費站為起點,順時針方向遊覽日月潭環湖上各景點,依序是文武廟、孔雀園、日月村(德化社)、玄奘寺、慈恩塔、玄光寺。

文武廟
文武廟位於日月潭北邊山腰處,其由來與日月潭興建史有關。西元1932年,日月潭建壩儲水後,當時潭畔有龍鳳宮,北吉巷有益化堂兩廟,有鑑於潭水過高將漫淹二廟,於是決議遷廟,在地方人士的奔走下,於西元1934年將兩廟合一,即為文武廟的前身。西元1969年文武廟重建,以「北朝式」格式建築,這也就是今天文武廟所見之輝宏建築格局。文武廟形勢陡峻,依山勢而築,愈後愈高,莊顏雄偉。正門面臨環湖公路,為墨綠色大理石牌坊,正面書曰「文武廟」,左右分題「崇文」「重武」,兩邊樑柱有黃杰先生題書對聯一幅「道貫古今德參造化」「惠昭日月義薄雲天」。拾階而上,為廟的廣場,一對棗紅色巨型獅子抱球呼應,格外醒目。廟的方位採「坐東向西」背山面湖,大有盡攬江山的磅礡氣勢。主要建築為"一埕二庭三殿";台灣著名寺廟大多採此佈局,是等級很高的廟宇佈局。進入廟埕視覺隨即被壯觀的前殿所吸引。前殿為樓閣式建築,主要作祭祀之用,故稱「拜殿」;樓閣稱「水雲宮」,祀奉文武廟開基諸神。正殿主祀武聖關羽故名曰「武聖殿」,正殿位居全廟正中,是文武廟群築中最大的建築,高度達21公尺,為正方型的殿堂,此佈局乃是為彰顯帝君之神威。後殿主祀孔子,名為「大成殿」,故依儒教古制構築,與前兩殿有諸多的不同,其特色是屋頂採用非常罕見的重檐廡殿式,是宮殿式建築的最高等級,以表徵孔子的至聖高貴。

德化社
日月村舊名「德化社」、「化蕃社」,邵族主要居住於此,是日月潭邊人口聚集最多的村落。當年 蔣公最喜愛泛舟到這兒觀賞邵族山地歌舞,遂使該社成為日月潭重要的原住民文化園區。現德化社是邵族、泰雅族與漢族共居,村內有藝品店、餐廳與旅館等。每年八月十五日前後,這裡的邵族會舉行盛大的祭典,屆時整族全員出動,遊客若選擇此時光臨,當可一飽邵族迷人的風情。此外,日月村(德化社)也是水社大山的登山口。

慈恩塔
離開玄奘寺後,往月潭方向走約六百公尺,可見一條斜坡叉路通往慈恩塔,自該塔停車場開始步行五百公尺的森林小徑,即到慈恩塔。此塔乃先總統 蔣公為感念母恩偉大而建於民國六十(一九七一)年元月,期以昭示國人,克盡孝道,永懷慈恩。慈恩塔位於海拔九百五十四公尺的沙巴蘭山上,當初建塔時,所有建料均利用船運過月潭水面,再用流籠送上山,工程相當艱巨,塔高僅四十六公尺,塔頂正好為海拔一千公尺。建成後,塔高聳入天,儼然成為日月潭著名的地標建築。從慈恩塔最高層往拉魯島(光華島)瞭望,拉魯島(光華島)、玄奘寺與慈恩塔,約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地形宛若是龍頭伸入潭中取水,拉魯島(光華島)位於入水處,玄奘寺位於龍頭,慈恩塔則是龍之心臟部位。慈恩塔入口大門處之「慈恩塔」匾額為先總統 蔣公親題,塔內有一口巨大的鎮塔銅鐘,該塔建成後即懸掛至今。至於蔣母王太夫人靈位則奉於塔前之宮殿式別墅,而塔所在的山頂,空地與草坪廣大,並種了梅、柏等花木,還有石桌、石椅供遊人小憩。

玄奘寺
離開日月村(德化社)繼續往南走,約四點八公里處,可見到玄奘寺。該寺建於民國五十四(一九六五年,前臨拉魯島(光華島),後依青龍山,地理風水稱該寺佔「青龍戲珠」寶地,廟分兩層,分別供奉玄奘舍利子與釋迦牟尼佛金身。玄奘為唐朝高僧,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取經,歷十餘年返國,著經綸六百五十餘部,與其弟子共譯七十五部,得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對佛教在中國發展貢獻卓著。中日戰爭期間,日人在南京掠走玄奘大師的靈骨,供奉在日本琦玉縣慈恩寺,民國四十四(一九五五年,始迎靈骨回國,供奉於日月潭畔之玄光寺,民國五十四(一九六五年十一月,玄奘寺建成後,靈骨才遷迎入玄奘寺。玄奘寺為一仿唐式建築,正方形的地磚散發著光滑與樸實感。寺內「國之環寶」匾額乃先總統 蔣公親題,寺外大牆上,刻有玄奘西域遊行圖與碑文三座;左為日華親善紀念,中有大唐玄奘法師傳記,右則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此外,門前尚有兩尊石像,殿前有大鼓一座,登梯而上可見供人敲槌之醒鐘。

埔里鎮
位於南投縣境北部的埔里,是台灣的地理中心鎮,以甘泉、美酒、鮮花、佳人聞名,四面環山,是個典型的盆地小鎮,素有「山城」的美稱。埔里全鎮面積162.227公里,海拔在380─700公尺之間,氣候上,屬於亞熱帶溫潤氣候,冬不嚴寒、夏不酷熱。盆地東北的關刀山,標高1,924公尺,是周邊最高山,另外三面則為集集大山系的山頭與小丘,如西塔山、白葉山、觀音山、三角嶺等。境內兩大河川--眉溪和南港溪,分別繞過盆地西部的烏牛欄谷地,在水尾附近會合。埔里曾是眉社、埔社等原住民部落及平埔族的滙聚之地,加上位居山區,開發較晚,保留了豐富的族群歷史。回顧埔里盆地的開發過程,令入感受到山城充滿歷史、人文氣息的一面。舊稱日月潭、埔里及其周圍的山區為「水沙連」,當台灣西部已大致開發完成時這一帶卻仍是個未知地,人們只略聞界外水沙連,有一連串肥沃的盆地,可從集集埔入山,到達埔裡、眉裡兩社。之後,歷經了平埔的播遷、閩粵漢人的移墾以及日本的殖民統治,埔里從不為人知的「界外生番地」,發展成為殖民經濟的農林加工中心和經濟作物轉運站。所以,埔里現今有許多條「古道」是以往主要對外聯絡幹線,值得探古尋幽一番。由於中海拔的雨量及濕度較低海拔地區高,林木茂盛,鳥類資源豐富。埔里平常留鳥約有36種、冬候鳥62種,山區可見到黃山雀、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等的蹤影。除了有天然美景,天氣穩定,豐富農特產品外,埔里人更努力保存,發揚埔里特色,以「山之城」、「水之鄉」、「花之都」、「藝之鎮」、「健之邑」的主題,總體營造埔里。埔里又得天獨厚的擁有四季溫和及甜美的水質。如此山明水秀的天然洞府,不亦世外桃源。埔里也因此博得「小洛陽」之美稱。對人類學研究而言,埔里可說是一座寶庫。考古學者在水蛙窟發現了距今約2400-3600年前的「水蛙窟文化遺址」,烏牛欄台地也有距今約1700-2370年前的「大馬璘文化遺址」,建築、陶器、石器等遺跡相當豐富,保存了原始村落珍貴的文化內涵。

鹿港
「滄海桑田」可用來形容鹿港歷史環境的變遷,在17世紀,荷蘭人即以鹿港為台灣貨品的輸出要港,乾隆49年(西元1784年)鹿港被指定為與泉州蚶江對渡的正口,成為台灣中部的門戶,當時街道上加頂棚的商店櫛比鱗次,形成知名的「不見天」店街奇景;本世紀初因民風保守,拒絕縱貫鐵公路通過,加上港淤,使鹿港從全台第二大都市變成小城鎮,然正因如此,鹿港的傳統風貌才得以保留下來。自然環境:鹿港鎮位處台灣西部平原中央偏西的海岸邊,今日因外海及鹿港溪嚴重淤沙,造成街市遠離海岸。鹿港屬溫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偶有雷雨,春秋溫和,冬季涼爽,但9月到隔年3月期間,強勁的東北季風帶來大量塵沙,形成當地著名的「九降風」。傳統建築:鹿港最迷人的便是一些有老房子的古街巷,其中以門面窄,屋深長的店最具特色,這種樓井式建築如今只能在中山路的「元昌行」、古市街及鹿港民俗文物館裡看到;其他像中山路上新舊參半的店屋,則是日據時代因拓路被拆去第一進,而加添現代的牌樓面。民俗慶典活動:1.農曆 3月23日為媽祖誕辰,天后宮會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非常熱鬧。2.農曆5目5日端午節,舉辦龍舟競賽及全國民俗才藝活動,前後數日狂歡沸騰,熱鬧的人潮將全鎮擠的水洩不通。傳統工藝:昔日女性若有鹿港傢俱做嫁妝是非常體面的,可見鹿港手工藝之精巧,在今中山路上仍可發現許多罕見的傳統手工藝店,較知名的有木工、製扇、製香、錫雕、製燈籠……等,其薪傳獎藝師之多高居全台首冠,遊鹿港千萬別錯失見識藝師的風采。
三日墾丁、高雄與花蓮太魯閣峽谷觀光
出發時間: 06:00-07:00 AM
貓鼻頭
墾丁國家公園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3 日
每人費用: NT$ 11,700(大人)
NT$ 9,4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行程:
(請攜帶您的護照以便辦理登機手續)
第ㄧ天:
(1) 搭機前往高雄
(2) 參觀貓鼻頭
(3) 鵝鑾鼻燈塔
(4) 墾丁國家公園
(5) 夜宿高雄(華王飯店或同等級)

第二天:
(1) 高雄市區觀光(澄清湖、春秋閣)
(2) 搭機前往花蓮
(3) 夜宿花蓮(統帥飯店或同等級)

第三天:
(1) 參觀太魯閣峽谷國家公園(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大理石橋、天祥)
(2) 大理石工廠
(3) 七星潭
(4) 石雕公園
(5) 搭乘火車返回台北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特別安排:
(1) 若回程改搭飛機,則每人費用:NT$12,600
(2) 若改住單人房,則需另補房差,每人費用::NT$2,000
景點介紹:
貓鼻頭
貓鼻頭位於恆春半島的東南岬,介於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界處,距白沙約3.5公里,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的百摺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並與鵝鑾鼻形成台灣最南之兩端。由於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覆乾濕,長期鹽粒結晶,砂粒鑽蝕及溶蝕等作用,因而產生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極具地形教學及研究價值,使這裡成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貓鼻頭名稱的由來,乃因岩岸旁一塊突出的珊瑚礁岩,其外型像蹲坐的貓而得名。本區海藻種類繁多﹔由於冬天適合藻類的繁殖,海岸邊處處可見到各式繁茂的藻類隨波搖曳,與蔚藍清澈的海水,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和猙獰的珊瑚礁岩相襯極富觀賞之美。由貓鼻頭至後壁湖途中有一巨大崩岩稱為「雷打石」,鄰近的小海灘環境幽雅,為拾貝的好地點,並有世界級的灘岩地形景觀。從貓鼻頭經雷打石至後壁湖之間的海域,已劃為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特別景觀區。海水蔚藍清澈,海面下處處是瑰麗的美景,各種不同的石珊瑚、軟珊瑚覆蓋海底,各式熱帶魚、海鰻、蝦、貝類、海藻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可說是臺灣沿海之冠,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區亦不多見。附近的「後壁湖」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最大的漁港,一年四個季節都可見到不同的魚獲。每當黃昏時,常可見本地民眾及旅客爭購海鮮,極為熱鬧。

鵝鑾鼻燈塔
明清以來,外國船隻與本地原住民紛爭不斷,原住民殺害外國人的事件屢有所聞。於是清廷委託英國皇家學會的畢齊禮至鵝鑾鼻興建燈塔。為防原住民侵擾,該塔建築成砲壘形勢,以塔基作為砲台,圍牆上設有槍眼,牆外四週設壕溝並置槍械自衛,該塔建成後派有武裝士兵守衛,為世界上唯一的武裝燈塔。民國18年(1929年)鵝鑾鼻燈塔被定為台灣八景之一,名聞全國。二次大戰末期遭盟機炸毀;光復後經海關改建並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每十秒一閃,是目前台灣地區光力最強之燈塔,有『東亞之光』的美譽。民國71年(1982年),劃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蹟保存區。位於台灣最南端,從前為海底礁岩,所以園內珊瑚礁、石灰岩地形遍佈,因受海浪、強風及雨水侵蝕,造成巨礁林立、奇峰、洞穴等奇觀。園內步道縱橫交錯,就好像是迷宮一樣,好漢石、滄海亭、又一村、迎賓亭等風景點,處處引人入勝。鵝鑾鼻燈塔自高潮面算起,至燈火中心的高度是56.4公尺,白色圓形鐵塔內共分五層,第一層儲煤油,第二層置格林砲,三層為洋人休憩所,四層則設置榕林砲,第五層則為光源所在。燈塔外圍環築白色圍牆,此外在塔旁恭建 蔣公巨像一座,供遊人瞻仰。巨像前有「臺灣八景」紀念石碑一座,供旅客照相留念。

墾丁國家公園
歷史背景:「墾丁」名稱的由來是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清廷招撫局自廣東潮州一帶募集大批壯丁到此墾荒,為紀念這些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墾」壯「丁」,而將此地名為「墾丁」。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南端恆春半島之南側,三面環海,是國內唯一涵蓋陸地與海域的國家公園,也是台灣本島唯一的熱帶區域。特殊的地形、豐饒的動植物及獨特的民情風俗,不僅是保育、研究、環境教育的自然博物館,更是國民休閑旅遊的怡情勝地。公園內精緻而多變的美景,如南仁湖、龍鑾潭、大尖石山、及船帆石,使墾丁成為國內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國家公園。文物特色:墾丁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氣候溫暖、景緻怡人且交通便利,每年都吸引約四百萬遊客到此感受自然體驗,資源珍貴豐美。由於為熱帶性氣候,植物種類繁多,而且有許多具代表性,並需妥善照料的植物區。在如此豐富的植物環境中蘊育了墾丁多樣化的野生動物,如梅花鹿、台灣獼猴、灰面鷲等,為墾丁的美景更添生氣。到此觀星、聽濤,善用園區步道系統、遊客中心,擁有一趟知性、感性兼具的墾丁國家公園之旅。

高雄市區
高雄市位於台灣西南部,西臨台灣海峽,南接巴士海峽,是東北亞通往南太平洋要道,同時也是一個理想的商港,先天條件優越,造就這個都市已逐漸邁向國際化。高雄市148萬市民中,經濟活動人口即有90餘萬人,人力資源雄厚。不僅天然地理條件優越,且因受海洋氣候調節,全年陽光普照、氣候宜人,再加上近幾年產業急速發展、經濟繁榮,已展露出國際大都會之氣勢與格局,為台灣第一大商港及世界第六大貨櫃港。飛躍中港都─高雄,這個民風勤樸、熱情豪邁,有山、有河、有湖、有港的城市,誠摯的市民將熱誠的接待您,享受這裡多采多姿的旅遊,讓您留下永遠難以忘懷的回憶。高雄市原名「打狗」,明永曆15年(1661)萬年縣設治於興隆莊埤子頭(即今左營舊城),鄭克塽降清後,改設鳳山縣,縣治仍於今左營舊城內,迄乾隆53年始遷治於今鳳山市。日據時期始設打狗事務所於旗津街,復將台南廳打狗支廳移至哨船頭,民國9年設高雄州(日人因TAKAU音而名為高雄),民國13年改設高雄「市」,為高雄設市之始,民國68年7月1日改制為台灣地區第二個直轄市。

澄清湖
澄清湖位於高雄縣鳥松鄉,是高雄第一大湖,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風景區。梅隴春曉、曲橋釣月步入巍峨的觀光大門一眼就見到兩座紅色中國式宮殿建築,左邊的是淡水館,右為海水館。館內陳列世界各國的珍奇魚類。在曲橋釣月景緻中最有名的就屬九曲橋,九曲橋建於民國49年(1960)橋長230公尺,寬2.5公尺,支柱七支,橋面迴折九彎,故名為九曲橋。在澄清湖想要觀看湖區全景就必要登上中興塔,該塔是澄清湖中最高的建築,塔身高約43公尺,共有7層樓。寶塔內有迴旋梯直上塔頂,遠觀後方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令人心曠神怡。澄清湖無論是曲橋、湖泊、亭樓;或是盛名的三亭(有如、清如、淡如亭),得月樓,正氣亭,各式古樸典雅的建築亭樓都是遐邇聞名。

春秋閣
春秋閣位於高雄市左營區,於1951年興建完成,大小相同共兩座一為春閣;另一為秋閣,統稱春秋閣,係為紀念武聖關公而建。位在春秋閣的前端有一尊騎龍觀音,關於此一騎龍觀音的由來有一傳說:觀音菩薩曾騎龍在雲端現身,指示信徒要依其現身之形態建造聖像在春閣與秋閣之間,於是有現今的騎龍觀音聖像。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年(1986年),橫跨花蓮、南投及台中,為我國面積第二大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四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而成台灣,慢慢降起的中央山脈表層岩層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而剝離,大理岩因而露出地表。這些大理岩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形成幾乎垂直的U型峽谷。公園內巨峰林立,從清水到南湖大山頂,落差達3,742公尺,造就了層次複雜的植物林相,並提供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空間。瀑布是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的景觀,從太魯閣口到文山間,瀑布相當多,最著名的要屬白楊瀑布、銀帶瀑布、長春瀑布、綠水瀑布等,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流瀑。燕子口和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讓人心動的自然奇觀,也是峽谷最窄的兩段,臨溪側闢有人行步道供遊客漫步欣賞。燕子口對岸大理石峭壁上可見到許多小洞穴,每當春夏之際,常有小雨燕和洋燕在峭壁間穿梭鳴唱,或在洞穴內築巢,故而得名燕子口。而九曲洞「如腸之迴、如河之曲」的隧洞景觀,遊客可沿迴轉曲折的半明半暗路線欣賞峽谷風光。此外,太魯閣牌樓是一中國味十足的小型牌樓,為留影紀念的熱門景點;長春祠則為紀念開築中橫時所殉職人員,靜立蒼翠山谷中,飛瀑流泉穿瀉而下,構成色調諧和的風景畫。開路英雄永伴青山綠水,英靈堪慰。

長春祠
由入口處前行大概二‧五公里,就可以看到位於青山綠水中的長春祠。舊有的長春祠因土石坍塌而損毀,目前所見的長春祠已經是第三座於民國78年所重建的,採山洞型的建築。供奉因修築橫貫公路殉職的員工靈位,祠堂下方有一瀑布自山洞中流出,即是有名的「長春飛瀑」一道飛瀑在長春祠前分流入溪,加上古典優雅的祠堂建築,一幅似國畫般的山水庭園便呈現眼前,讓人頓時忘記塵世煩擾。祠後有一道三八0階的石梯蜿蜒向上,俗稱「天梯」,走到盡頭便可抵達觀音洞,內有觀音石佛及橫貫公路施工全圖。繼續前行可過吊橋抵達禪光寺,沿途植披、湧泉等景觀,視野遼闊,可俯瞰蜿蜒於山谷的立霧溪,及太平洋的景觀。

燕子口
為太魯閣峽谷的一段大理石峭壁,峭壁有許多小洞穴,是由河流與地下水長期侵蝕所造成的壺穴,因常有小雨燕、洋燕在峭壁間覓食或築巢,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因而成「燕子口」。

九曲洞
此為太魯閣峽谷景致最美的一段,過了錐麓斷崖後,由於河谷的曲折切割,使得峭壁深峽也彎曲多變,公路開鑿在山壁之間,曲折迂迴的在山洞中前進,彷彿有繞不完的彎路,因此取名為「九曲洞」,倒不是因為有九個洞,只是用「九」來形容此處的多彎。進入九曲洞後,山光水色都被隔絕在外,彎曲的公路只能看見堅硬的岩層,而從靠近溪谷的洞穴中方能一窺峽谷風光。峽谷對面的大理岩,從深灰到純白,各式圖樣賦予人們豐富的想像空間。多變的自然景觀,穿洞公路的偉大工程,九曲洞結合了自然與人工的壯觀,今人嘆為觀止。

天祥
"天祥"是太魯閣峽谷的中心,是住宿、餐飲、各項服務的中心,原名塔比多,意為山棕;為了紀念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天祥的風景點有祥德寺、天峰塔、吊橋、文天祥紀念公園、梅園、天祥禮拜堂等。每年冬季,梅園內梅花盛開,梅林從公路、停車場、紀念公園一直延續至祥德寺,連成白色一片花海,是十分受歡迎的台灣景觀之一。

七星潭
位在花蓮市區東北方,位於花蓮市新城鄉的北埔村,可取道美崙工業區,由花蓮師院前指標前行即可到達。此地海灘呈一優美的弧形海灣。海水潔淨湛藍,黑石晶瑩剔透,在此可遠眺青山蒼鬱,公路綿延。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現在一般稱七星潭,是指美崙工業區和花蓮機場以北的地區,有斷層形成的海峽與優美的弧形海灣,具有豊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21公里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花縣政府更興建了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還有海生態的解說牌,也利用防風林區闢建海濱植物園區,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來一趟知性之旅絕對不虛此行。
五日台灣環島觀光
出發時間: 07:00-08:00 AM
文武廟
太魯閣峽谷
九曲洞
集合地點: 飯店大廳
全程時間: 5 日
每人費用: NT$ 14,800(大人)
NT$ 11,900(小孩)
大人—12歲以上 & 小孩—2至12歲之間
旅遊行程:
(請攜帶您的護照以便辦理登機手續)
第ㄧ天:
(1) 前往台中
(2) 參觀日月潭(文武廟、德化社、慈恩塔、玄奘寺)
(3) 參觀埔里鎮(傳統文化與藝術中心)
(4) 夜宿台中。(金典會館或同等級)

第二天:
(1) 參觀鹿港古蹟 ~
(2) 搭乘巴士或火車前往高雄
(3) 夜宿高雄(華王飯店或同等級)

第三天:
(1) 參觀貓鼻頭
(2) 鵝鑾鼻燈塔
(3) 墾丁國家公園
(4) 夜宿高雄 (華王飯店或同等級)

第四天:
(1) 高雄市區觀光(澄清湖、春秋閣)
(2) 搭機前往花蓮
(3) 夜宿花蓮(統帥飯店或同等級)

第五天:
(1) 參觀太魯閣峽谷國家公園(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大理石橋、天祥)
(2) 大理石工廠
(3) 七星潭
(4) 石雕公園
(5) 搭乘火車返回台北
包含項目:
交通服務、第一天晚餐(火鍋-日式/韓式/南洋/法式/印度口味)、導遊、各類票卷與旅遊保險等。
不包含項目:
中餐和晚餐、小費與任何個人消費等。
特別安排:
(1) 若回程改搭飛機,則每人費用:NT$15,700
(2) 若改住單人房,則需另補房差,每人費用::NT$4,000
景點介紹:
日月潭
最早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日據時代,為了發電所需,日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攔砂截取濁水溪流水,修築了一條十五公里長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淹沒眾多小山丘,而成今之泱泱湖泊。由於台灣的水庫普遍利用溪流截堵成潭,水庫狹長,景觀單調,日月潭則是利用窪地注水成潭,水域由山巒環繞,層層相夾,水道蜿蜓紛岐,遠觀近遊,處處是景。日月潭的水,主要用於發電,一年發電量達50億度,佔台灣水力發電的百分之五十六,發電效益達125億元。由於它是國內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台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宛如活水,不但藻類植物不易滋生,水質透明度也佳,故能繁殖肉質鮮膩的曲腰魚、奇力魚與潭蝦。很多書上用水沙連形容日月潭,事實上水沙連的範圍比現在日月潭來得大。「沙連」是以前平埔族人對內山原住民的通稱,內山為一連串多積水盆地群,日月潭湖泊即在其中,加水字於上,合稱「水沙連」,範圍相當於現在埔里、魚池、中明、水社、頭社等地。海拔 760公尺的中高度,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的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唯能乘船遊湖、親近潭水,才能完全體會日月潭之晨昏美景。環潭公路:日月潭環湖一周,約33公里,過去僅有日潭公路,1995年9月間,月潭公路完工後,使日月潭環湖公路於焉完成,遊客可開車或騎機車,沿湖遊覽各個景點。環湖公路共設有兩處收費站:一在日潭,中信大飯店附近;一在月潭潭頭,即日月潭的最南端點。以日潭收費站為起點,順時針方向遊覽日月潭環湖上各景點,依序是文武廟、孔雀園、日月村(德化社)、玄奘寺、慈恩塔、玄光寺。

文武廟
文武廟位於日月潭北邊山腰處,其由來與日月潭興建史有關。西元1932年,日月潭建壩儲水後,當時潭畔有龍鳳宮,北吉巷有益化堂兩廟,有鑑於潭水過高將漫淹二廟,於是決議遷廟,在地方人士的奔走下,於西元1934年將兩廟合一,即為文武廟的前身。西元1969年文武廟重建,以「北朝式」格式建築,這也就是今天文武廟所見之輝宏建築格局。文武廟形勢陡峻,依山勢而築,愈後愈高,莊顏雄偉。正門面臨環湖公路,為墨綠色大理石牌坊,正面書曰「文武廟」,左右分題「崇文」「重武」,兩邊樑柱有黃杰先生題書對聯一幅「道貫古今德參造化」「惠昭日月義薄雲天」。拾階而上,為廟的廣場,一對棗紅色巨型獅子抱球呼應,格外醒目。廟的方位採「坐東向西」背山面湖,大有盡攬江山的磅礡氣勢。主要建築為"一埕二庭三殿";台灣著名寺廟大多採此佈局,是等級很高的廟宇佈局。進入廟埕視覺隨即被壯觀的前殿所吸引。前殿為樓閣式建築,主要作祭祀之用,故稱「拜殿」;樓閣稱「水雲宮」,祀奉文武廟開基諸神。正殿主祀武聖關羽故名曰「武聖殿」,正殿位居全廟正中,是文武廟群築中最大的建築,高度達21公尺,為正方型的殿堂,此佈局乃是為彰顯帝君之神威。後殿主祀孔子,名為「大成殿」,故依儒教古制構築,與前兩殿有諸多的不同,其特色是屋頂採用非常罕見的重檐廡殿式,是宮殿式建築的最高等級,以表徵孔子的至聖高貴。

德化社
日月村舊名「德化社」、「化蕃社」,邵族主要居住於此,是日月潭邊人口聚集最多的村落。當年 蔣公最喜愛泛舟到這兒觀賞邵族山地歌舞,遂使該社成為日月潭重要的原住民文化園區。現德化社是邵族、泰雅族與漢族共居,村內有藝品店、餐廳與旅館等。每年八月十五日前後,這裡的邵族會舉行盛大的祭典,屆時整族全員出動,遊客若選擇此時光臨,當可一飽邵族迷人的風情。此外,日月村(德化社)也是水社大山的登山口。

慈恩塔
離開玄奘寺後,往月潭方向走約六百公尺,可見一條斜坡叉路通往慈恩塔,自該塔停車場開始步行五百公尺的森林小徑,即到慈恩塔。此塔乃先總統 蔣公為感念母恩偉大而建於民國六十(一九七一)年元月,期以昭示國人,克盡孝道,永懷慈恩。慈恩塔位於海拔九百五十四公尺的沙巴蘭山上,當初建塔時,所有建料均利用船運過月潭水面,再用流籠送上山,工程相當艱巨,塔高僅四十六公尺,塔頂正好為海拔一千公尺。建成後,塔高聳入天,儼然成為日月潭著名的地標建築。從慈恩塔最高層往拉魯島(光華島)瞭望,拉魯島(光華島)、玄奘寺與慈恩塔,約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地形宛若是龍頭伸入潭中取水,拉魯島(光華島)位於入水處,玄奘寺位於龍頭,慈恩塔則是龍之心臟部位。慈恩塔入口大門處之「慈恩塔」匾額為先總統 蔣公親題,塔內有一口巨大的鎮塔銅鐘,該塔建成後即懸掛至今。至於蔣母王太夫人靈位則奉於塔前之宮殿式別墅,而塔所在的山頂,空地與草坪廣大,並種了梅、柏等花木,還有石桌、石椅供遊人小憩。

玄奘寺
離開日月村(德化社)繼續往南走,約四點八公里處,可見到玄奘寺。該寺建於民國五十四(一九六五年,前臨拉魯島(光華島),後依青龍山,地理風水稱該寺佔「青龍戲珠」寶地,廟分兩層,分別供奉玄奘舍利子與釋迦牟尼佛金身。玄奘為唐朝高僧,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取經,歷十餘年返國,著經綸六百五十餘部,與其弟子共譯七十五部,得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對佛教在中國發展貢獻卓著。中日戰爭期間,日人在南京掠走玄奘大師的靈骨,供奉在日本琦玉縣慈恩寺,民國四十四(一九五五年,始迎靈骨回國,供奉於日月潭畔之玄光寺,民國五十四(一九六五年十一月,玄奘寺建成後,靈骨才遷迎入玄奘寺。玄奘寺為一仿唐式建築,正方形的地磚散發著光滑與樸實感。寺內「國之環寶」匾額乃先總統 蔣公親題,寺外大牆上,刻有玄奘西域遊行圖與碑文三座;左為日華親善紀念,中有大唐玄奘法師傳記,右則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此外,門前尚有兩尊石像,殿前有大鼓一座,登梯而上可見供人敲槌之醒鐘。

埔里鎮
位於南投縣境北部的埔里,是台灣的地理中心鎮,以甘泉、美酒、鮮花、佳人聞名,四面環山,是個典型的盆地小鎮,素有「山城」的美稱。埔里全鎮面積162.227公里,海拔在380─700公尺之間,氣候上,屬於亞熱帶溫潤氣候,冬不嚴寒、夏不酷熱。盆地東北的關刀山,標高1,924公尺,是周邊最高山,另外三面則為集集大山系的山頭與小丘,如西塔山、白葉山、觀音山、三角嶺等。境內兩大河川--眉溪和南港溪,分別繞過盆地西部的烏牛欄谷地,在水尾附近會合。埔里曾是眉社、埔社等原住民部落及平埔族的滙聚之地,加上位居山區,開發較晚,保留了豐富的族群歷史。回顧埔里盆地的開發過程,令入感受到山城充滿歷史、人文氣息的一面。舊稱日月潭、埔里及其周圍的山區為「水沙連」,當台灣西部已大致開發完成時這一帶卻仍是個未知地,人們只略聞界外水沙連,有一連串肥沃的盆地,可從集集埔入山,到達埔裡、眉裡兩社。之後,歷經了平埔的播遷、閩粵漢人的移墾以及日本的殖民統治,埔里從不為人知的「界外生番地」,發展成為殖民經濟的農林加工中心和經濟作物轉運站。所以,埔里現今有許多條「古道」是以往主要對外聯絡幹線,值得探古尋幽一番。由於中海拔的雨量及濕度較低海拔地區高,林木茂盛,鳥類資源豐富。埔里平常留鳥約有36種、冬候鳥62種,山區可見到黃山雀、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等的蹤影。除了有天然美景,天氣穩定,豐富農特產品外,埔里人更努力保存,發揚埔里特色,以「山之城」、「水之鄉」、「花之都」、「藝之鎮」、「健之邑」的主題,總體營造埔里。埔里又得天獨厚的擁有四季溫和及甜美的水質。如此山明水秀的天然洞府,不亦世外桃源。埔里也因此博得「小洛陽」之美稱。對人類學研究而言,埔里可說是一座寶庫。考古學者在水蛙窟發現了距今約2400-3600年前的「水蛙窟文化遺址」,烏牛欄台地也有距今約1700-2370年前的「大馬璘文化遺址」,建築、陶器、石器等遺跡相當豐富,保存了原始村落珍貴的文化內涵。

鹿港
「滄海桑田」可用來形容鹿港歷史環境的變遷,在17世紀,荷蘭人即以鹿港為台灣貨品的輸出要港,乾隆49年(西元1784年)鹿港被指定為與泉州蚶江對渡的正口,成為台灣中部的門戶,當時街道上加頂棚的商店櫛比鱗次,形成知名的「不見天」店街奇景;本世紀初因民風保守,拒絕縱貫鐵公路通過,加上港淤,使鹿港從全台第二大都市變成小城鎮,然正因如此,鹿港的傳統風貌才得以保留下來。自然環境:鹿港鎮位處台灣西部平原中央偏西的海岸邊,今日因外海及鹿港溪嚴重淤沙,造成街市遠離海岸。鹿港屬溫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偶有雷雨,春秋溫和,冬季涼爽,但9月到隔年3月期間,強勁的東北季風帶來大量塵沙,形成當地著名的「九降風」。傳統建築:鹿港最迷人的便是一些有老房子的古街巷,其中以門面窄,屋深長的店最具特色,這種樓井式建築如今只能在中山路的「元昌行」、古市街及鹿港民俗文物館裡看到;其他像中山路上新舊參半的店屋,則是日據時代因拓路被拆去第一進,而加添現代的牌樓面。民俗慶典活動:1.農曆 3月23日為媽祖誕辰,天后宮會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非常熱鬧。2.農曆5目5日端午節,舉辦龍舟競賽及全國民俗才藝活動,前後數日狂歡沸騰,熱鬧的人潮將全鎮擠的水洩不通。傳統工藝:昔日女性若有鹿港傢俱做嫁妝是非常體面的,可見鹿港手工藝之精巧,在今中山路上仍可發現許多罕見的傳統手工藝店,較知名的有木工、製扇、製香、錫雕、製燈籠……等,其薪傳獎藝師之多高居全台首冠,遊鹿港千萬別錯失見識藝師的風采。

貓鼻頭
貓鼻頭位於恆春半島的東南岬,介於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界處,距白沙約3.5公里,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的百摺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並與鵝鑾鼻形成台灣最南之兩端。由於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覆乾濕,長期鹽粒結晶,砂粒鑽蝕及溶蝕等作用,因而產生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極具地形教學及研究價值,使這裡成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貓鼻頭名稱的由來,乃因岩岸旁一塊突出的珊瑚礁岩,其外型像蹲坐的貓而得名。本區海藻種類繁多﹔由於冬天適合藻類的繁殖,海岸邊處處可見到各式繁茂的藻類隨波搖曳,與蔚藍清澈的海水,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和猙獰的珊瑚礁岩相襯極富觀賞之美。由貓鼻頭至後壁湖途中有一巨大崩岩稱為「雷打石」,鄰近的小海灘環境幽雅,為拾貝的好地點,並有世界級的灘岩地形景觀。從貓鼻頭經雷打石至後壁湖之間的海域,已劃為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特別景觀區。海水蔚藍清澈,海面下處處是瑰麗的美景,各種不同的石珊瑚、軟珊瑚覆蓋海底,各式熱帶魚、海鰻、蝦、貝類、海藻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可說是臺灣沿海之冠,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區亦不多見。附近的「後壁湖」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最大的漁港,一年四個季節都可見到不同的魚獲。每當黃昏時,常可見本地民眾及旅客爭購海鮮,極為熱鬧。

鵝鑾鼻燈塔
明清以來,外國船隻與本地原住民紛爭不斷,原住民殺害外國人的事件屢有所聞。於是清廷委託英國皇家學會的畢齊禮至鵝鑾鼻興建燈塔。為防原住民侵擾,該塔建築成砲壘形勢,以塔基作為砲台,圍牆上設有槍眼,牆外四週設壕溝並置槍械自衛,該塔建成後派有武裝士兵守衛,為世界上唯一的武裝燈塔。民國18年(1929年)鵝鑾鼻燈塔被定為台灣八景之一,名聞全國。二次大戰末期遭盟機炸毀;光復後經海關改建並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每十秒一閃,是目前台灣地區光力最強之燈塔,有『東亞之光』的美譽。民國71年(1982年),劃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蹟保存區。位於台灣最南端,從前為海底礁岩,所以園內珊瑚礁、石灰岩地形遍佈,因受海浪、強風及雨水侵蝕,造成巨礁林立、奇峰、洞穴等奇觀。園內步道縱橫交錯,就好像是迷宮一樣,好漢石、滄海亭、又一村、迎賓亭等風景點,處處引人入勝。鵝鑾鼻燈塔自高潮面算起,至燈火中心的高度是56.4公尺,白色圓形鐵塔內共分五層,第一層儲煤油,第二層置格林砲,三層為洋人休憩所,四層則設置榕林砲,第五層則為光源所在。燈塔外圍環築白色圍牆,此外在塔旁恭建 蔣公巨像一座,供遊人瞻仰。巨像前有「臺灣八景」紀念石碑一座,供旅客照相留念。

墾丁國家公園
歷史背景:「墾丁」名稱的由來是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清廷招撫局自廣東潮州一帶募集大批壯丁到此墾荒,為紀念這些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墾」壯「丁」,而將此地名為「墾丁」。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南端恆春半島之南側,三面環海,是國內唯一涵蓋陸地與海域的國家公園,也是台灣本島唯一的熱帶區域。特殊的地形、豐饒的動植物及獨特的民情風俗,不僅是保育、研究、環境教育的自然博物館,更是國民休閑旅遊的怡情勝地。公園內精緻而多變的美景,如南仁湖、龍鑾潭、大尖石山、及船帆石,使墾丁成為國內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國家公園。文物特色:墾丁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氣候溫暖、景緻怡人且交通便利,每年都吸引約四百萬遊客到此感受自然體驗,資源珍貴豐美。由於為熱帶性氣候,植物種類繁多,而且有許多具代表性,並需妥善照料的植物區。在如此豐富的植物環境中蘊育了墾丁多樣化的野生動物,如梅花鹿、台灣獼猴、灰面鷲等,為墾丁的美景更添生氣。到此觀星、聽濤,善用園區步道系統、遊客中心,擁有一趟知性、感性兼具的墾丁國家公園之旅。

高雄市區
高雄市位於台灣西南部,西臨台灣海峽,南接巴士海峽,是東北亞通往南太平洋要道,同時也是一個理想的商港,先天條件優越,造就這個都市已逐漸邁向國際化。高雄市148萬市民中,經濟活動人口即有90餘萬人,人力資源雄厚。不僅天然地理條件優越,且因受海洋氣候調節,全年陽光普照、氣候宜人,再加上近幾年產業急速發展、經濟繁榮,已展露出國際大都會之氣勢與格局,為台灣第一大商港及世界第六大貨櫃港。飛躍中港都─高雄,這個民風勤樸、熱情豪邁,有山、有河、有湖、有港的城市,誠摯的市民將熱誠的接待您,享受這裡多采多姿的旅遊,讓您留下永遠難以忘懷的回憶。高雄市原名「打狗」,明永曆15年(1661)萬年縣設治於興隆莊埤子頭(即今左營舊城),鄭克塽降清後,改設鳳山縣,縣治仍於今左營舊城內,迄乾隆53年始遷治於今鳳山市。日據時期始設打狗事務所於旗津街,復將台南廳打狗支廳移至哨船頭,民國9年設高雄州(日人因TAKAU音而名為高雄),民國13年改設高雄「市」,為高雄設市之始,民國68年7月1日改制為台灣地區第二個直轄市。

澄清湖
澄清湖位於高雄縣鳥松鄉,是高雄第一大湖,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風景區。梅隴春曉、曲橋釣月步入巍峨的觀光大門一眼就見到兩座紅色中國式宮殿建築,左邊的是淡水館,右為海水館。館內陳列世界各國的珍奇魚類。在曲橋釣月景緻中最有名的就屬九曲橋,九曲橋建於民國49年(1960)橋長230公尺,寬2.5公尺,支柱七支,橋面迴折九彎,故名為九曲橋。在澄清湖想要觀看湖區全景就必要登上中興塔,該塔是澄清湖中最高的建築,塔身高約43公尺,共有7層樓。寶塔內有迴旋梯直上塔頂,遠觀後方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令人心曠神怡。澄清湖無論是曲橋、湖泊、亭樓;或是盛名的三亭(有如、清如、淡如亭),得月樓,正氣亭,各式古樸典雅的建築亭樓都是遐邇聞名。

春秋閣
春秋閣位於高雄市左營區,於1951年興建完成,大小相同共兩座一為春閣;另一為秋閣,統稱春秋閣,係為紀念武聖關公而建。位在春秋閣的前端有一尊騎龍觀音,關於此一騎龍觀音的由來有一傳說:觀音菩薩曾騎龍在雲端現身,指示信徒要依其現身之形態建造聖像在春閣與秋閣之間,於是有現今的騎龍觀音聖像。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年(1986年),橫跨花蓮、南投及台中,為我國面積第二大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四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而成台灣,慢慢降起的中央山脈表層岩層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而剝離,大理岩因而露出地表。這些大理岩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形成幾乎垂直的U型峽谷。公園內巨峰林立,從清水到南湖大山頂,落差達3,742公尺,造就了層次複雜的植物林相,並提供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空間。瀑布是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的景觀,從太魯閣口到文山間,瀑布相當多,最著名的要屬白楊瀑布、銀帶瀑布、長春瀑布、綠水瀑布等,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流瀑。燕子口和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讓人心動的自然奇觀,也是峽谷最窄的兩段,臨溪側闢有人行步道供遊客漫步欣賞。燕子口對岸大理石峭壁上可見到許多小洞穴,每當春夏之際,常有小雨燕和洋燕在峭壁間穿梭鳴唱,或在洞穴內築巢,故而得名燕子口。而九曲洞「如腸之迴、如河之曲」的隧洞景觀,遊客可沿迴轉曲折的半明半暗路線欣賞峽谷風光。此外,太魯閣牌樓是一中國味十足的小型牌樓,為留影紀念的熱門景點;長春祠則為紀念開築中橫時所殉職人員,靜立蒼翠山谷中,飛瀑流泉穿瀉而下,構成色調諧和的風景畫。開路英雄永伴青山綠水,英靈堪慰。

長春祠
由入口處前行大概二‧五公里,就可以看到位於青山綠水中的長春祠。舊有的長春祠因土石坍塌而損毀,目前所見的長春祠已經是第三座於民國78年所重建的,採山洞型的建築。供奉因修築橫貫公路殉職的員工靈位,祠堂下方有一瀑布自山洞中流出,即是有名的「長春飛瀑」一道飛瀑在長春祠前分流入溪,加上古典優雅的祠堂建築,一幅似國畫般的山水庭園便呈現眼前,讓人頓時忘記塵世煩擾。祠後有一道三八0階的石梯蜿蜒向上,俗稱「天梯」,走到盡頭便可抵達觀音洞,內有觀音石佛及橫貫公路施工全圖。繼續前行可過吊橋抵達禪光寺,沿途植披、湧泉等景觀,視野遼闊,可俯瞰蜿蜒於山谷的立霧溪,及太平洋的景觀。

燕子口
為太魯閣峽谷的一段大理石峭壁,峭壁有許多小洞穴,是由河流與地下水長期侵蝕所造成的壺穴,因常有小雨燕、洋燕在峭壁間覓食或築巢,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因而成「燕子口」。

九曲洞
此為太魯閣峽谷景致最美的一段,過了錐麓斷崖後,由於河谷的曲折切割,使得峭壁深峽也彎曲多變,公路開鑿在山壁之間,曲折迂迴的在山洞中前進,彷彿有繞不完的彎路,因此取名為「九曲洞」,倒不是因為有九個洞,只是用「九」來形容此處的多彎。進入九曲洞後,山光水色都被隔絕在外,彎曲的公路只能看見堅硬的岩層,而從靠近溪谷的洞穴中方能一窺峽谷風光。峽谷對面的大理岩,從深灰到純白,各式圖樣賦予人們豐富的想像空間。多變的自然景觀,穿洞公路的偉大工程,九曲洞結合了自然與人工的壯觀,今人嘆為觀止。

天祥
"天祥"是太魯閣峽谷的中心,是住宿、餐飲、各項服務的中心,原名塔比多,意為山棕;為了紀念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天祥的風景點有祥德寺、天峰塔、吊橋、文天祥紀念公園、梅園、天祥禮拜堂等。每年冬季,梅園內梅花盛開,梅林從公路、停車場、紀念公園一直延續至祥德寺,連成白色一片花海,是十分受歡迎的台灣景觀之一。

七星潭
位在花蓮市區東北方,位於花蓮市新城鄉的北埔村,可取道美崙工業區,由花蓮師院前指標前行即可到達。此地海灘呈一優美的弧形海灣。海水潔淨湛藍,黑石晶瑩剔透,在此可遠眺青山蒼鬱,公路綿延。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現在一般稱七星潭,是指美崙工業區和花蓮機場以北的地區,有斷層形成的海峽與優美的弧形海灣,具有豊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21公里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花縣政府更興建了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還有海生態的解說牌,也利用防風林區闢建海濱植物園區,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來一趟知性之旅絕對不虛此行。